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摒弃“填鸭”式教学 “CTE”教学模式受推崇
2012-05-25 17:07:00

  CTE来了

  目前,在中国高校中普遍实行的是“老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学生们的创造力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中被不断扼杀,成为“没有思想,只会考试”的机器。

  而在美国,一些知名大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开始探索“新三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尝试通过改进教育方法和技术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成效显著,这种模式下的学生们身上往往更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冒险精神。

  于是,国内一批敏感的教育者开始正视中美教育的差异性问题,“CTE”这个关键词逐渐浮出水面。

  CTE是什么

  CTE,是“卓越教学中心”(Center for Teaching Excellence)的简称。CTE的建立,将为学校教师提供发展和培训;为新教师提供指导和培训;制定和实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以评价教学质量——支持、提高、改进高校的教与学。

  中国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高等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博士,清华大学韦伦讲座特聘教授赵炬明指出:“‘CTE’建立推动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彻底转变,并通过一系列新教法和新手段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受益。”

  CTE在世界

  哈佛大学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Derek Bok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是美国最早的教师发展和教学促进中心之一。自创建以来,博克中心致力于哈佛大学全体教师与研究生助教教学水平的提升,中心的活动主要是支持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采取个体辅导、工作坊、习明纳等多种形式以满足教师的多元化需求。中心还开展与教学相关的研究,出版的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教师教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并已成为美国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一个标杆。

  据了解,不只在哈佛,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 、密歇根大学、乔治城大等美国最著名的大学均建有“卓越教学中心”。事实上,世界众多的知名大学也都建有“卓越教学中心”,如牛津大学的OXFORD LEARNING INSTITUTE、剑桥大学的Learning & Teaching,新加坡国立大学的Center for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首尔国立大学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等,名字虽不尽相同,但目标都是致力于提高本校的教学水平。

  可见,当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下降加剧了高校竞争的态势,对于任何一所大学来说,持续发展的关键都集中在教学能力——为学生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而“CTE”则成为高校提升教学能力的不二法宝。

  CTE在欧亚

  当国内大部分的高校还在发展他们的“科研立校”之路时,西安欧亚学院对国外知名大学的“CTE”中心做了一系列调研,并与美国杜肯大学合作启动了“西安欧亚学院卓越教学中心”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Center for Teaching Excellence”,简称“CTE”)项目,走上了“教学立校”之路。

  然而“以学生为中心”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是要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上通过吸收外来信息最终建构个人体系。如果教师们只是通过阅读相关理论的书籍自我吸收,或是到知名大学短期进修、交流访问,效果会大打折扣。特别是对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成长起来的教师们来说,转变教学模式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甚至可能会出现反复的过程。

  于是,欧亚又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路径,即从美国知名大学直接聘请教师长期为教师们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培训活动,通过为期5年的系统培训,使欧亚的教师们完成认知层面的彻底转型,并达到自我探讨和学习发展的阶段。这就意味着,“洋教练”们会在中国的学校和课堂上,与中国教师现有的教学模式相互碰撞与挑战。无疑,这也是一种原汁原味的可行性高且成效快的方式方法。欧亚学院的这种模式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更被赵炬明教授称之为“敢于第一个在中国‘吃螃蟹’的高校”。

  截止目前,“CTE”项目在欧亚已运转一年,参与到该项目中的教师正在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工具应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如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在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以下简称BB系统)中创建管理有效的课程等不同方面的知识与技巧;学习运用新的教学系统,如黑板系统,PLATO系统、CCC系统、指南针系统等。而在欧亚的课堂上,也不再是旧有的老套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教学过程,欧亚的学生们正享受着世界顶尖的教学艺术,拥有着全新的课堂体验,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比过往更乐于参与、乐于思考、乐于分享。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